今年,國內無縫鋼管價格走勢非常不穩定,長材市場始終弱勢下滑,而板材市場方面,由于前段時間漲勢過快,而市場消化又未跟進,所以這兩日也略顯疲態了。近日市場傳來“今年無縫鋼管產能將突破10億噸”的消息,這讓商家非常擔憂,對市場的樂觀程度一下就降溫了不少。
14日中鋼協副會長王曉齊在召開的“第三次無縫鋼管行業運行發布會”上表示:“今年全年產能可能突破10億噸,產能過剩是無縫鋼管行業困境的‘癥結’所在。”王曉齊表示目前無縫鋼管行業的過剩已經遠遠超出了合理競爭的范圍,因此導致國內無縫鋼管行業出現議價能力弱,整個市場爭相定價、惡性競爭的局面。無縫鋼管產能過剩是無縫鋼管行業長期存在的問題,但是不管國家如何整治,產能過剩的現狀仍然沒有改善,據中鋼協的調研報告顯示,去年底形成的煉鋼能力就有9.7億噸,今年全年產能可能突破10億噸,這個數據更是讓商家對后市的信心大減。
產能過剩大局已定,這對于很多無縫鋼管企業來說,無論如何淘汰落后產能、降低生產成本都已回天乏術。在筆者看來,實現無縫鋼管企業扭虧需要轉型發展,而并不是單純圍繞無縫鋼管生產做文章。從無縫鋼管行業的長期發展來看,在所面臨的深層次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前,行業很難真正走出困境。“十五”以來,我國無縫鋼管產能持續快速增長,“十一五”期間,我國無縫鋼管產量比上一個五年增長了2.75億噸,增幅達80%,至2010年已占全球鋼產量的44%。雖然從2011年行業進入寒冬后,部分企業開始減產,許多大型鋼廠也有意識地控制產量,但都沒有實現無縫鋼管主業上的扭虧為盈。
首先,需正視無縫鋼管企業虧損問題,更主要在于無縫鋼管企業的自身認識。一年有冷、暖季節交替,而行業發展同樣存在波峰、波谷,不應憑一時狀態判斷整個行業,換句話說就是要認識到無縫鋼管行業并非走入“夕陽”。在改革開放的幾十年中,多個行業都曾出現類似情況,如上世紀80年代家電行業洗牌,如今的汽車、紡織等行業,都經過高度競爭后市場淘汰,最后只剩下一些排頭兵式的企業存在。轉看無縫鋼管行業,相信在經過競爭淘汰之后,也必定會出現數個世界級企業。
其次,行業面臨洗牌,這意味著無縫鋼管主業產品稱王稱雄的時代結束,當然這并不是行業的結束或企業的結束,產品的市場飽和帶來的是為產品配套服務的巨大市場。筆者認為,無縫鋼管企業發展非鋼產業,首先要立足無縫鋼管主業,圍繞無縫鋼管上下游產業鏈做文章。經營案例表明,采用相關多元化拓展業務的道路相對平坦,無縫鋼管企業熟悉無縫鋼管產業鏈及相關環境,圍繞產業鏈開拓新業務能夠降低風險。新日鐵等國際無縫鋼管企業發展非鋼產業,一般都是在企業內部項目積累了豐富經驗后,才進一步將業務拓展到企業外圍,然后獨立經營。而實際上,這幾年我國鋼廠圍繞產業鏈做文章,收獲亦很多。向下游延伸,客戶服務中創造價值,由生產型企業向生產服務型企業轉變,積極延伸價值鏈。各家鋼廠在各地建設無縫鋼管加工配送中心、物流園區。這些做法都得到了當地政府、相關部門的肯定和社會的認可。
最后,無縫鋼管行業也要注意謹慎開展多元化業務,一個行業的容納度是有限的,進入一個行業,要做好充分準備。近年來,無縫鋼管企業比較浮躁,特別是職工多達數萬人的國有鋼廠,發展非鋼產業時并不用心考慮市場前景,盲目涉及,引發了不少“養豬”之類的笑話。在筆者看來,金融危機后,國有無縫鋼管企業看到做實業艱難,但憑借政策、融資優勢,涉足房地產或金融業是可取的。2011年中國前10大無縫鋼管企業中,過半涉足房地產領域,包括河北無縫鋼管集團、寶鋼集團、首鋼集團、鞍鋼集團、山鋼集團、馬鋼集團等。而近期房地產也漸露疲態,可以考慮開設小額貸款公司從事金融業,或涉足城市公用設施建設等方面。許多無縫鋼管企業“個頭”很大,但不能因此就難得轉變,如何既保持“體形”又靈活善變才是無縫鋼管企業需要培養的。該信息來源:坤聯鋼材
轉載地址:
http://www.lyssgame.com/gangguannews.asp?id=4383
|